2008/09/26

流浪漢的專題報導(三)阿拉斯加之死(Into the wild)[電影][小說]

http://lulato.blogspot.com/2008/09/into-wild.html


圖片取自【開眼電影】http://www.atmovies.com.tw

魯推指數:★★★★★


這部電影,大媽是分兩次看完的,第一次看到睡著,第二次再接著看,卻徹夜難眠,整個晚上全身都覆著一種難以言喻哀傷的冰涼,再加上它是真實事件改編,所以,這樣的結局我不意外,很符合真實世界的規則。雖然在最後,大媽有那麼一絲希望他(克里斯多福)能夠獲救,回到家人那裡去,但也因為如此的結局,使得他的事件,不止是一則意外的山難新聞,他年輕的生命,在黃金年華的二十四歲嘎然而止,在所有渴望探索世界的年輕人心中,投下了一顆小石子,漸漸地泛起一陣陣漣漪,帶著他們泅向思考生命意義的彼岸。

他奮不顧身流浪去追尋的人生,究竟是為了逃避生命的重擔,抑或是無可救藥的浪漫,生命的殞逝依舊令人輕嘆,而人類生命是如此繁複多變,令人低迴不已。

大媽本來想大推這部片,但是它的後作用力實在太強了,對於手中老是抓著「生命意義」這個命題發呆的流浪侯補生來說,太殺了!一不小心,就會踩著他的腳步前去,步履蹣跚間,猛一抬頭發現自己亦身處於阿拉斯加的荒野中,面對著自己生命裡的那一台神奇公車。

我只能說酒量不好的人,要少喝,愛哭的人,不要想太多,已經站在懸岸邊的人,請別閉上眼睛跳舞,因為不會有麥田捕手來抱住你的。

這麼長又不知所云的前言,正表示目前我腦中一片混亂,正在歷經一場風暴。


________________我是以下有雷的分隔線____________________


圖片取自【開眼電影】http://www.atmovies.com.tw


流浪的起點和終點
這個故事的主角叫 ‬克里斯多福‧強森‧麥克肯多斯 McCandless, Christopher Johnson (1968-1992),是艾默瑞大學的畢業生,出身美國東岸的富裕家庭,他成績優異,也是一名運動健將,正準備申請進入哈佛大學,手中握著通往成功人生的車票,在此刻,在他二十三歲那年(1992年)他突然失蹤了,跟家裡失去了一切聯繫,後來發現他把自己一切身份證明都剪了,把銀行裡的存款全部捐給慈善機構,把車子丟在沙漠裡,把身上的現金一把火燒了,最後連名字也捨棄了,他稱自己叫「亞歷山大超級流浪者」,只帶了幾本書便失去了音訊,家人遍尋不著,兩年後,有獵人在阿拉斯加的一台廢棄巴士上,發現了一具腐屍,已死了二個星期,是克里斯,他身上裏著媽媽縫的睡袋。



圖片取自【開眼電影】http://www.atmovies.com.tw


逃出生命中必要之惡?
這個事件在當時社會上引起不小的震撼和討論,有人說他是害怕失敗,害怕面對社會的壓力和自己的未來,而選擇逃避,流浪,逃到遠離文明的荒野當中,不必再逼迫自己要按照世俗的遊戲規則來進行自己的人生,當人生的考卷上只有選擇和填充題時,他不知那來的狠勁,居然撕了這張考卷,他不要別人替自己打分數,他也不替自己打分數,他的生命裡,不要那些文明價值觀的評斷。

也許是導演揣測他的想法而寫出來的對白吧!他對叫他去工作的老爺爺說:「職業(career),那是二十世紀的產物,我不需要它。



圖片取自官網


他坐在一座山頭,看著壯麗的風景說:「大自然每天都會給你不同的樂趣。」就像電影開頭那首拜倫的詩所說:「我並非不愛人類、不愛文明,而是我更愛自然」啊!

The Childe Harold’s Pilgrimag e(恰爾德.哈洛德朝聖之旅)」中的名句

There is a pleasure in the pathless woods,
無人之林,令人喜悅
There is a rapture on the lonely shore,
無人之濱,令人痴迷
There is society, where none intrudes,
世有桃源,人跡罕至
By the deep sea, and music in its roar:
深海之中,自在嚎嘯
I love not man the less, but Nature more.
我愛人,但我更愛自然

_ Byron 拜倫



圖片取自【開眼電影】http://www.atmovies.com.tw


一開始就踏上了自殺之旅?

也有人認為他過於浪漫,低估了自然的力量,既沒有適合的裝備,也沒有野外求生的經驗和常識,滿腦子不切實際的幻想和熱血,就上路了,在生存條件嚴苛的阿拉斯加撐了一百天,被暴漲的河水困住無法離開,最後死於飢餓和誤食有毒植物,他還在公車上貼了求救的紙條,證明他是有求生意願的,但在他最後的時間裡,應該是處於緩慢的痛苦和極度虛弱的折磨中死去(他的屍骸僅剩30公斤重)。這種輕慢生命的結果,是否根本是一種的不負責任的態度呢?

一場生命的煙火
也許這怎麼看都像是一個荒謬的悲劇,一個對生命的黑色幽默,但是年輕如他,又如何等到「有經驗」才開始他的冒險,才開始他的生命,作他想作的事。
如果要完全體驗人生,才能了解人生的話,那麼那些真正懂的人,都已經入土了。也許生命就是一連串魯莽的意外所碰撞出來的,他在一次次的撞擊中,感受到來自生命的真實的脈動,不管是悲傷、痛苦還是快樂,他張開身體和大腦的每一個毛細孔,將它們全數的吸納到他的生命中,成為其中的一部分,有人的日子,數年如一日,接收到來自生命的訊息,可能都沒有他在旅行的兩年中感受的多,他太用力活,加速度的思考,太多的能量以致於一口氣把自己炸上了天空,成了一場燦爛的煙火,他在火光中,笑看著自己的生命星火無聲地在荒野的黑暗中熄去。

孔子說:「朝聞道,夕死可以。」
人若找到了生命中的「道」,或是「聖杯」,也許,時間已沒有什麼意義,並非要把他塑造成英雄,只是他展示了另一種人類生命的可能,他也許有遺憾,也許沒有,但他的勇於開創自己的生命,走向一條不同於千萬人的崎嶇小徑,道路終點通向那裡,我想只有他才知道吧!



圖片取自票根的味道


生命的終點是–一台廢棄的巴士?
有人說他去尋找自己,最後的答案,居然是–一台廢棄的巴士?
人都會歷經尋找自己的年少時期,而他在家中父母長年不睦的陰影中成長,長久以來他和妹妹活在父母親的謊言和偽裝下,發現自己和姐姐居然是父親私生子的事實,讓他對他的生活失去了真實感,在潛意識裡,他無法原諒他的父親,他想逃離他們的關係,活在名利成就欲望下的父親,對他望子成龍的期盼,更不是他想追求的目標。



圖片取自【開眼電影】http://www.atmovies.com.tw

可能亦是性格使然,他生性喜愛文學,是個不妥協的理想主義者,對物慾橫流的世界,產生了反感,他大學畢業的那天,他父親想買新車送給他,遭到他的冷漠拒絕,也許就可以看出端倪。

在流浪的過程,他也許也想過要回頭,給家人一通電話,但是他回到城市的當下,就因落拓的外表而受到城裡人的鄙視,他感到不適和壓力,他的視線穿過明亮的高級餐廳,在衣著光鮮的人群中,他看見自己在杯觥交錯間談笑風生的模樣,他嚇得再度逃出了城市,逃出了文明世界。他知道那不是他所想要的未來,他回到了他熟悉的荒野。

在掙扎中,他再一次選擇離開家庭,即使他是愛他的家人的,特別是他的妹妹,但是他知道,一旦和家裡有了連聯,他就再也回不到這條道路上了,他也無法達成去阿拉斯加的夢想。


旅途裡的友誼和親情


圖片取自官網

一路上他一邊打工,一邊前往阿拉斯加,遇見了許多人們,歷經了各種可怕痛苦遭遇,也結識了一群同樣熱愛流浪的朋友,他無法從家中父母獲得的親情,卻從這群忘年之交的朋友身上得到了,其中有一位母親,她的孩子也是與家裡斷了音訊,看見這個自稱亞歷山大–超級流浪者的孩子,不知怎麼的,寬慰了她多年來悲傷的心,在他要與她分開前往阿拉斯加時,她淚流滿面的別過頭去說:「別說再見,我受不了這些。」也許她知道,她再也見不到這孩子了。



圖片取自【開眼電影】http://www.atmovies.com.tw


另外,還遇見獨居的老先生,他的妻小在一場車禍中去世,遇見克里斯,讓他一成不變的生活開始有了樂趣,他還熱心地教導他製作皮雕的方法,在不知不覺中,克里斯彷彿成了他的親人,他對克里斯說:「等你從阿拉斯加回來,我想收養你。」沒想到克里斯一去不返。

電影裡妹妹對克里斯的獨白,格外令人不忍。

她說:「我漸漸無法理解克里斯的想法,看著父母,他們不再是你所熟識的父母,是悲傷改變了他們。」


圖片取自官網

他的父母在克里斯離開後,從不解、憤怒到無奈,最後完全被悲傷所填滿。
一天,這天也許是克里斯在人間的最後一天(這是電影的假設),對克里斯一家來說是再平凡不過的一天,母親在廚房裡默默地煮著料理,眼神空洞不知望向何處,父親在外面散步,一時巨大而難以抑制的悲傷湧上來,他踉蹌跌在地上,兩手緊緊揪著褲管,臉部扭曲的痛哭了起來,這一幕,我眼眶溼了。

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,親情是無法抹滅的人間至愛,而對克里斯的父母來說,也許永遠也無法了解他的想法,但是他們學會了寬容和接受,這就是愛。

因為愛,在生命的最後,克里斯雖然身處阿拉斯加的公車中,仰望著湛藍的天空,而他的心已回到了家。

“感謝主, 讓我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. 再見, 上帝保佑大家“ (I have had a happy life and thank the Lord. Goodbye and may God bless all).

McCandless (February 12, 1968 – August 1992)
克里斯的遺言



克里斯本人的照片



後記
「阿拉斯加之死」這本傳記文學的作者–克拉庫爾‪(‬Jon Krakauer‪),是一名登山作家,因曾有山難瀕死的經驗,對這名年輕人的境遇格外地引起他的好奇和共鳴。於是他在雜誌上發表了相關報導之後,開始為期一年的訪談和調查,整理資料再加上他個人的一些想法,完成了這本著作。

書名:阿拉斯加之死
作者:克拉庫爾‪(‬Jon Krakauer‪)‬ 著; 莊安祺 譯
出版社: 天下文化, 1998‪[‬民87‪]

博客來網友推薦


這本小說獲得了廣大迴響,那台在阿拉斯加的公車居然成了現代年輕人精神上的朝聖地(有興趣可讀這篇–對克里斯多福的崇拜The Cult of Chris McCandless),這個真實故事引起了西恩潘Sean Penn 導演的注意,他也同樣熱愛登山,於是他將心中克里斯的最後旅程搬到大螢幕上,電影版在2007年上映。

2007廣播影評人協會十大佳片│2007滾石雜誌年度十大第三名│2008金球獎最佳主題曲

開眼電影簡介

IMBD評價8.3

官方網站(有音樂可以聽)



延伸閱讀:

票根的味道: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:新的靈魂來自新的體驗

認真的女人最美:阿拉斯加之死(Into the Wild)

《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》─ 重返伊甸園的亞當

阿拉斯加之死~荒野求生(Into the Wild):Movie World


專題閱讀:

流浪漢的專題報導(二)Drillbit Taylor大兵保鑣[電影]

流浪漢的專題報導(一)異變者homuculus[漫畫]

2 comments:

finalevil 提到...

你好,我是熱盒子的作者,先謝謝你的使用喔:)

不過你統計流量的程式碼貼反了喔,參數要在前面。這樣瀏覽數才會正常運作喔:)

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hotbox_blogid='0de7a463-ef49-476d-81dd-eac790dab0bb';var BASE_URL='http://hotbox.finalevil.com/';</script><script src='http://hotbox.finalevil.com/js/analysite.js' type='text/javascript'/>

魯拉圖講堂 提到...

感謝啦!
這個超好用的,用起來很有成就感呢!而且說明好清楚喲!^^(對初學者來說,很令人感動!)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