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/02/07

[書藉介紹]長路_The Road

http://lulato.blogspot.com/2010/02/road.html



圖片來源:博客來.作者:戈馬克.麥卡鍚


講在前面,我對「流浪漢」、「世界末日」和「飢餓」這類的題材很感興趣。

對流浪漢、街友和社會邊緣人來說,正因為他們什麼都沒有,所以世界末日對他們來說沒差,他們時時刻刻為了求生存,到處流浪、撿食,對他們而言,世界已經末日了。所以小說和漫畫裡的瘋狂博士與壞人,總是希望世界毀滅,因為現有的世界裡,滿足不了他們,至少可以把大家都變得跟他一樣,一無所有,至少公平,在資本主義的世界裡,公平這個神話,要等待世界末日才能達成吧!



__________________我是【以下有雷】的分隔線__________________



這部小說,講的就是世界末日之後,爸爸帶著小男孩四處流浪,每天和飢餓與各種危險對抗,到廢墟裡撿食物,掙扎求生存的故事。故事裡留下很多空白,不解釋不說明,讓讀者自己填空,例如:世界末日的原因,孩子的母親發生了什麼?

長路…,似乎就是通向某處,一直走一直走,要去南方,但沒有提為什麼要去,人總是要有個希望和目標,即使終點不存在,無間地獄裡有個刑罰就是一直走一直走,永遠沒有終點的走下去。

關於文字
作為一個小說閱讀者,情境、氣氛、故事和畫面都會透過文字的氣質和用詞在大腦中顯影,這種安靜的創造過程饒富趣味,甚至可以嗅到一種氣味,看見一種光線的色彩,來自那個不存在的空間,而你是這故事的一份子,此刻它僅為你開展,用文字營造一種文字無法表達的意涵,像音樂一般,進入那種類「無」狀態裡,會暫時忘記時間。

麥卡鍚選用的字彙多且具典故,鋪散在書裡造就如畫的效果…《長路》引他跨入嶄新的創作層次…讀者即使鐵石心腸,也要為其動容。–紐澤西星辰紀事報


一直在想,如果這個故事由中文創作者寫來會是如何?至少那「字彙多且具典故」的特點較不易變成片段而誨澀的描寫,為了忠於原文,這樣的情況難免,為了達成字句的凝鍊和情感的壓抑,一直都沒有出現長的句子,在描寫緊張萬分的動作場面時,不停地被打斷,再打斷,像是電影畫面一再地被按下暫停,因為要不停地從那些有點「文言」的描寫裡,思考主角到底是在「作什麼?」

也許作者就是不希望情緒過度被挑起,這不是懸疑也不是恐怖小說,他希望讀者的心跳都不要超過72下,腎上腺素繼續沈睡,才能在維持平靜的狀態下,讀懂那個世界的絕望和遲滯。

世界是破碎的,心靈是破碎的,連語言也是破碎的。

你覺得我們快死了,對不對?
不曉得。
我們不會死的。
好。
……
好吧,我可能是說謊;但我們真的不會死。
好。



父子間簡單、甚至毫無意義的對話,卻充滿了情感,對照這個灰暗毫無生氣的世界裡,爸爸用言語告訴孩子,那些他從未見過的景物,一些美好、充滿生命的憧憬,他們的對話,是彼此賴活的希望。

遇到老人流浪漢,父親和他的交談,完全沒有提供任何訊息,老人的語言被奪走了,盼望被奪走了,等待他的是死亡。

世界裡的書籍都毀壞、潮溼了,人們不再需要閱讀,因為失去夢想的能力,就是世界末日。

世界的真實樣貌
有人說這是一部環保的警世寓言,所有的事物都燃燒起來,柏油路把人們溶嵌在地面上,海不再是藍色的,河流乾涸,地面長不出任何的東西,飛鳥、動物和魚類都成為骨骸,乾癟扭曲的人類屍骸到處可見,人類的一切文明和科技都失去作用,灰濛濛的空氣,還下著冷冽的雪,父子倆靜靜走在這片如電玩遊戲關卡的地獄裡,沒有人問,也沒有人知道,這一切就這麼發生了。

當然這個世界一定還有魔物之類的,那些苟活下來的人類,失去希望的人類,成為了怪物,在「我是傳奇」中,由人類轉變的怪物,是因為基因被改變,而這裡的「人類」只是因為絕望和飢餓。男人因為他是個父親,他必須要對抗這一切,包括轉變成「怪物」,去殺戳和搶奪。書裡孩子最害怕的事,就是要進入那些廢棄的住所,除了會看到一堆屍骨之外,最危險的就是遇到「人」,那代表著偷竊、殘殺和搶奪,不管是施者還是受者,都令人萬分恐懼,所以不管再怎麼寒冷和痛苦,都要遠離人可能出現的地方,在雨天和雪夜裡,露宿在原野或是橋下。

這個世界其實就是某些人的心裡絕境,對他來說,世界是一場災難,其他人都是要對抗的「怪物」,因為牠們只會掠奪他、侵害他,即使他只餘下一件破衣,只剩下騷臭的血肉,只要有任何利用價值,怪物們仍毫不留情地啃蝕,「人吃人」的社會新聞上處處可見,他們看不見天空的藍,感受不到陽光的溫暖;弱者愈弱,強者愈強,強國掠奪弱國,富人掠奪窮人,人類掠奪自然,難道不當「掠奪者 」,就無法生存嗎?

在面臨種種的絕境時,你有勇氣活下去嗎?
對失業或是單親的家長來說,這個故事無比寫實和深刻,只為了孩子而活
書裡這句話是這麼說的:「為了你,在這個早晨醒來,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勇敢的事。」

人類的真實樣貌
人之所以為人,是因為什麼?
這個孩子似乎給了一些解答,不管是作者天真的企求還是對人性理想的盼望,他在地獄裡安放了一位天使–神的使者,在最困難的時候,危機環伺的情況下,他還是願意「當一個好人」,並沒有人教導他,他甚至常反抗父親出於生存所作的選擇,希望可以幫助小男孩、老人、偷兒,囚禁待宰的犯人,甚至一條狗。
男孩常為了無法解救他們,內心煎熬而流淚,作者要告訴我們,人類本性是良善的?也許吧!這個父親為了守護孩子的身體和靈魂,他也願意給孩子最好的盼望,即使連他自己都未曾經歷。
孩子對著最後收留他的「好人」說:「不吃(掠奪)人肉…。」
不掠奪動物,不掠奪環境…這也是作者給讀者們,除了父子親情之外,最大的期許吧!

免於飢荒的幸福
看這本書,很容易飢腸轆轆啊!裡面的父子用所有的時間來尋找食物,他們小心翼翼地喝著此生最後一口可樂,吃著混沙的穀物,各種罐頭食物都成了人間美味。
啜著冒煙的熱咖啡,喀著餅乾,洗個熱水澡,刷個牙再理個頭髮,對比之前的生活,感覺他們好像到了天堂,還是我們本來就生活在天堂而不自知。

這個世界究竟是天堂還是地獄,還是都是?



改編電影「末路浩劫」(2010/2/26在台上映)


如果真的照書拍,我想電影很可能會「很悶」…,能不能具體呈現那些「詩意」的畫面,恐怕要考驗導演的功力。


延伸閱讀:
流浪漢專題

2 comments:

小犬 提到...

但小說裡才有深層的意義吧..
有的不是電影能表達出來的= =|||,再說電影也有票房的壓力...

魯拉圖可以去找一部漫畫也是在描寫世界末日的,但很久了不知找不找的到,叫"末日"。對人性的描寫蠻寫實的。

魯拉圖講堂 提到...

to 小犬:
也是,電影就擇日再看好了。

這部漫畫我沒有看過,改天去找找看,感謝你的介紹啦!

張貼留言